返回中国宇航学会首页

新闻与通知

“展会员风采,弘航天精神”之三——中国宇航学会青年托举专家:张甲

发布日期:2020.05.22  17:33:01

中国宇航学会密切联系和有效服务广大会员,积极创新培育青年科技人才,激发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创造创业活力,为会员提升综合实力搭建广阔平台,取得了显著成效。学会在开展富有特色和个性化会员服务工作的基础上,鼓励广大会员充分展示学术特性、实现自我价值、弘扬航天精神,引导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实现航天梦、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梦想。近年来,一批优秀会员脱颖而出,他们锐意进取、创新实干、执着追求,在航天领域的各条战线上奉献着光和热。中国宇航学会现推出“展会员风采,弘航天精神”专栏,陆续为您讲述他们的故事。

中国宇航学会青年托举专家  张甲

张甲,男,工学博士,中国宇航学会会员,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功能器件微纳米制造技术研究,主要包括空间智能器件及可穿戴设备,智能机器人传感器,智慧医疗微系统等。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黑龙江省重大科研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3项;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防科工局重点项目、973项目等7项。先后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自然)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项,其中授权9项;参编英文专著1本;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CS Nano,Nano Letters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6篇,担任两本SCI期刊编委以及17个国际期刊的同行评议人。邮箱:zhangjia@hit.edu.cn

张甲出生于湖北恩施。2007年本科毕业后,张甲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积极投身到机械制造领域的新兴前沿方向——微纳米制造技术。2009年转入博士阶段,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在微纳米制造技术方面的优势,张甲全力投入到新兴二维层状材料的设计与可控制造技术,并提出的基于流动惰性气体传质的开放体系制备高质量单晶二维层状材料的新方法,成为国际认可的该类材料制备的通用方法。基于二维层状材料的特点,他在器件构筑方面下足了功夫;通过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表界面性质对二维层状材料器件影响的作用规律,提出了通过抑制载流子界面散射效应构筑高性能器件的新方法。该方法得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K. S. Novoselov教授的高度评价,被其列入14种构筑高性能信息器件的方法之一。

张甲在中国宇航学会主办的全球航天探索大会(GLEX2017)SpaceUp青年专家活动上交流分享

2014年张甲留校成为哈工大一名普通的青年教师。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尽心尽力,是大家对他中肯的评价。在常规教学任务之外,他瞄准柔性电子器件在空间智能可穿戴器件、智能机器人和智慧医疗微系统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基于前期器件设计和构筑理论,深入开展了一系列创新研究工作,解决了多项构筑难题。针对如何快速对多元材料进行原子分子级位置控制这一世界制造领域重大难题,张甲提出了一种多元材料纳米级精度任意分布的新理论,并快速实现位置精度优于20纳米的50种材料任意分布,为柔性器件多材料一体化制造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张甲团队的研究成果多次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Small上,并被Wiley中国官网Materials View China进行了亮点文章报道。基于以上研究成果,张甲和团队又成功攻克了柔性三维力触觉传感器在仿人型手指中的应用探索,实现了柔性可穿戴器件在人体生理信号实时不间断监测,为智能机器人系统和智慧医疗微系统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近年来,张甲多次前往苏格兰薄膜国家实验室、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诺桑比亚大学等地进行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这些学习和交流产生了积极的思维碰撞,也为他的科学研究擦出新的火花。

2015年,首批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名单公布,由中国宇航学会推荐的张甲位列其中。“中国宇航学会不仅为起步阶段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帮助,最重要的是,还会给予相应的人力人才智库支持,能找到资深业内专家一对一的指导,助力青年人才快速发展,真心感谢学会长期以来不余遗力的扶持和帮助。”张甲的一席感言,正是近年来中国宇航学会大力创新培育青年科技人才,激发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创造创业活力的初衷。在各方支持下,张甲已经开始组建自己的研究团队,形成了以功能器件微纳制造为主的研究方向,为聚焦柔性电子器件在空间智能器件可穿戴设备中的应用而继续前行。